胃酸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考向20几种常见的盐4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 https://disease.39.net/yldt/bjzkbdfyy/

提升练习

1.酸、碱、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,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、Na2SO4、NaCl、BaCl2、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。为确定其组成,进行如下实验:

下列说法错误的是()

A.白色沉淀A为CaCO3B.白色沉淀C为BaSO4

C.原固体粉末中肯定含有Na2SO4D.原固体粉末中肯定不含NaCl

2.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。下列推理正确的是()

A.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,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

B.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,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

C.NaOH、Ca(OH)2等碱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,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

D.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,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

3.工业上,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(

)。现有gCaCO3样品,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,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。下列推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()

A.生成CO2的质量是33g

B.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67g

C.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40%

D.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:4

4.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,生成白色沉淀,有关说法错误的是(
  )

A.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B.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

C.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D.该反应是置换反应

5.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物质,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。

①检验甲、乙和丙三种均含钙元素的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。取三种物质各xg,分别进行如下实验。

结论:含有碳酸钙的物质是______(选填“甲”、“乙”或“丙”)。

将xg丙磨成粉末,重复上述实验,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(选填编号)。

a.I中产生气体的量更多b.I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c.II中产生沉淀

②用石灰石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。

I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。

II搭建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,除了长颈漏斗、多孔隔板、橡胶塞、导管、乳胶管、弹簧夹之外,下图可做反应容器的是______(选填编号)。

有同学搭建了如图装置,要使该装置也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,需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______(选填“A”或“B”)处。

III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,是因为二氧化碳______。

真题练习

1.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主要方法之一。利用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(图中编号①-④),请归纳有关知识。

(1)在归纳性质②时,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,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2)在性质③中,X代表______类物质。

(3)在归纳性质④时,从“某些盐”中选取了硝酸银,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。(写一个)

2.年,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造出的“侯氏制碱法”,结束了由美、英、法等国垄断世界纯碱市场的时代。其基本工业流程如下:

已知:常温下,氨气的溶解度很大,CO2的溶解度很小。回答下列问题:

(1)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。

(2)“侯氏制碱法”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30-35°C,因为在此温度时,NaHCO3的溶解度较______(填“大”或“小”)。

(3)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2,会导致NaHCO3产量减少,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。

(4)写出步骤①、②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5)“侯氏制碱法”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1、H2O和______。

3.小嘉发现: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,很快就产生了气泡: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,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,查阅资料: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,先发生的反应是;

步骤一: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.6%的碳酸钠溶液,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.3%的稀盐酸,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;

步骤二: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,一段时间后,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,烧杯中澄清石灰水?。

(1)步骤二中,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。

(2)上述实验中,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,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?

(3)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,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,其本质原因是什么?

4.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,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。

(1)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,它是由Na+和_______(填离子符号)构成,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(含有盐酸)过多症,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。

(提出问题)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?

(查阅资料)

材料一:候氏制碱的原理:NaCl+NH3+H2O=NaHCO3↓+NH4Cl;

材料二:研究发现,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,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。

(实验制备)根据候氏制碱原理设计如题图-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。

反应结束后,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,洗涤,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。

(2)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。

(3)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(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:试管、温度计、水)。

(4)题图-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℃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。

(性质探究)

常温下,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,插入pH传感器,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,有白色沉淀生成,当溶液的pH变为6.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。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题图-3所示。

(查阅资料)

材料三:NaHCO3溶于水后,少量的HCO3-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:

材料四: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+和OH-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。常温下,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-的数目大于H+的数目时,溶液的pH7,反之pH7;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。

(交流反思)

(5)NaHCO3溶液显_______(填“酸”“碱”或“中”)性结合材料三、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:_______。

(6)根据本实验,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(填字母)。

apH6.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

b从0-30s,单位体积溶液中H+数目不断增大

c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

5.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,可能由NaCl、CuSO4、Na2CO3、Na2SO4、BaCl2、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,为确定其组成,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:

(1)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,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。

(2)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,固体全部溶解,且有气泡生成,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,一定不含有_______。

(3)小红同学取少量滤液B,滴加无色酚酞试液,溶液变红,她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。你同意小红的观点吗?_______(填“是”或“否”)。

(4)小雪同学另取一份滤液B,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,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,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,溶液变红,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。

(5)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。

6.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,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、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中的一种。为了鉴别它们,将其任意编号为A、B、C,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实验,实验结果如下:

(“↑”表示有气体产生,“↓”表示有沉淀产生,“一”表示无明显现象)

(1)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。

(2)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。

(3)B与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。

(4)向盛有C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,然后滴加足量的A,若___________,则可判断A与C发生了反应。

7.下图为初中化学中关于酸、碱、盐化学性质的知识框架图,X、Y是除酸、碱、盐之外的不同类别的物质,据图回答问题:

(1)X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。

(2)若“盐1”为,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(任写一个);

(3)反应④能够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。

(4)在反应①②③④中,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